December 13, 2013

西班牙(3)冷靜與熱情之間,西班牙廣場、埃及廟 - 馬德里

西班牙廣場(Plaza de España),在意大利的羅馬和葡萄牙的里斯本,以至西班牙國內的巴塞隆拿和塞維亞都有一個同名的廣場。這次去的是位於首都馬德里的西班牙廣場。

穿過繁榮現代的格蘭維亞大道Gran Vía),走到盡頭,映入眼簾的是有如沙漠綠洲的西班牙廣場。雖說是廣場,但她倒似是一個小公園:噴泉流水潺潺、鴿子悠閒地打轉、遊人百無聊賴的坐在木椅上發呆,還有幾列賣雜貨的小攤檔,一切都與格蘭維亞大道的急速節拍大不同。
Plaza de España



廣場中央聳立了西班牙文豪──米格爾。德。塞萬提斯。薩維德拉(Premio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)的紀念碑,雕像下方有著他筆下小說《堂吉訶德》的幾位重要角色,隨從桑丘。潘沙騎在驢子上,而主角堂吉訶德則騎在馬上,好不威風。回過神一望,赫然發現已有一串由遊客列成的隊伍,爭著與英姿颯颯的堂吉訶德來個合照。好吧,自動棄權,隨意拍了幾張照片後就往埃及廟去。


Plaza de España
有圖有真相,真的好很多人排隊。



Plaza de España


埃及廟(Temple de Debod)就在西班牙廣場的後方,徒步走約5-10分鐘。據講這裡擁有市內最美麗的日落景致,是攝影師的必到之地。不過這天我不為夕陽而來,為的是想了解她背後的歷史。

Temple de Debod
免費參觀,進入前保安人員再三叮囑要將背包放在前面。嘩,好窩心!


故事發生在1960年,埃及政府為了解決尼羅河泛濫問題,開始興建阿斯旺水壩,但在第一期工程剛完成的時候,水庫區的水位愈來愈高,預計將會淹沒附近的文物古蹟,於是西班牙派出工程師協助埃及將遺蹟搬遷。後來埃及政府為了答謝西班牙的幫助,遂將供奉艾西斯Isis的古廟送予對方。古廟運到馬德里後依照原貌重建,並對外展出。


古廟旁邊的公園可俯瞰馬德里的景色,更可遠眺馬德里皇宮(Palacio Real de Madrid)和阿爾姆德納大教堂(Catedral de la Almudena),又是一處可消磨半天的好地方。
 

Temple de Debod旁的公園
在旁窺探教堂風光。


Temple de Debod旁的公園
歐洲人,無分年齡都懂得享受生活。


Temple de Debod旁的公園
靜靜地欣賞紅葉。
How to go
Metro可在Plaza de España站(3號線)下車,如果不怕走遠路,建議可由太陽門(Puerta de Sol)往格蘭維亞大道Gran Vía)方向走,順道逛逛這條知名的購物大道,約30-45分鐘即達西班牙廣場。
延伸網址:
Metro de Madrid 馬德里鐵路網 www.metromadrid.es/en/index.html
馬德里鐵路圖(PDF, 2013年12月版)
www.metromadrid.es/export/sites/metro/comun/documentos/planos/Planoesquematicoingles.pdf

December 11, 2013

西班牙(2)The best garden ever,阿蘭惠斯


阿蘭惠斯(Aranjuez)位於首都馬德里南端,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有一曲以她命名的阿蘭惠斯協奏曲(Concierto de Aranjuez)外,她亦因擁有一座由16世紀開始興建至18世界才完工,奢華程度比得上法國凡爾賽皇宮的Palacio Real而為人熟知。2001年,阿蘭惠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在世界文化歷史的舞台上佔一席位。


Palacio Real @ Aranjuez
入場費14歐,內裡極盡奢侈之能事,保證窮L大開眼界。
  


Plaza de San Antonio @ Aranjuez




皇宮在幾百年前曾為西班牙歷代皇室的行宮,宮外兩個綠意盎然的御花園當然不可輕蔑,它們就是Jardín de la Isla小島花園和Jardín del Pricipe王子花園。


走進電腦Wallpaper似的翠綠花園。矮小整齊的灌木籬笆和兩旁的大樹將公園分割成一列列的林蔭大道。十月的阿蘭惠斯帶點秋涼,隨著葉子迎風搖曳,金黃色的陽光在樹隙間悄然穿過,為路人帶來瞬間的暖意。
 

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  

 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 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
  有時風吹得起勁,葉子久不久就從天而降,令人忍不住停下腳步,伸手抓住剛掉落的紅葉。

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

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
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
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


一路沿大道往前走,公園面積碩大,數不清走到過多少綠葉拱門和噴泉。每條林蔭大道遠看似是一模一樣,但當你將它們走遍,就會發覺每條路都不盡相同──地上落下的果實和紅葉、在樹上擦過樹枝的大鳥和在雀巢內吱喳討吃的雛鳥,以及瑟縮一旁,因被打擾而滿臉不滿的貓咪。

本該一式一樣的道路,卻因樹木和動物而變得有自己特色,就算再多的人工修飾,恐怕也敵不過自然的法則。

Jardín de la Isla @ Aranjuez


兩旁的河道飄著十來隻載浮載沉的大肥鴨,靜靜坐在河畔的木櫈上,聽著對岸的鴨子呱呱亂叫,椅邊的大樹偶爾隨風掉下幾片紅葉,風力稍強時,吹得地上的枯葉和樹上的綠葉沙沙作響。心裡暗自慶幸孤身一人,不用理會頭髮亂作一團,不怕人說你裝作感性,閉上眼,享受自然的交響樂。
 Jardín de la Isla旁小河 @ Aranjuez
水壩水流頗大,鴨子奮力扭動胖屁股和肥掌對抗水流。


  Aranjuez





 


How to go:
馬德里鐵路1號線 Atocha站下車,再到旁邊的火車站乘火車約40分鐘,費用約₡9.7來回。


延伸網址:

Metro de Madrid 馬德里鐵路網 www.metromadrid.es/en/index.html

馬德里鐵路圖(PDF, 2013年12月版)www.metromadrid.es/export/sites/metro/comun/documentos/planos/Planoesquematicoingles.pdf

Renfe 西班牙火車網  www.renfe.com/ (西班牙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www.renfe.com/EN/viajeros/index.html (英文)

*西班牙語的網上訂票系統較英語的穩定,如在英文網未能訂票,不妨試用西班牙版。

December 10, 2013

西班牙(1)中世紀古城,昆卡

 
去旅行最怕下雨,小雨尚可,要是下大雨,地上的灰塵和泥巴都黏在小腿上,又髒又濕,令人興緻全無。偏偏十月的西班牙是雨季,天氣陰陰沉沉,遠處一片烏雲飄至,斗大的雨點似是銀針般瀉下。

踏著濕到透一透,每走一步就發出「撲滋」聲的布鞋,小心翼翼地在大雨中浪遊歷史名城--昆卡。



Cuenca
 幸好到處有美景,可伴我苦中作樂。


Cuenca
Cuenca




好不容易到達昆卡(Cuenca)舊城區內的主廣場。當時的情況是:回程的車票是4時,到達昆卡已是2時半,3時多順利才到達舊城區。
  
想了一會,決定放棄回程車票,反正大老遠來到這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小鎮,怎可因區區10(內心暗自肉赤了一陣子)而放棄大好風光?抬頭望,雨仍然下得很大,索性到附近餐廳,享受這額外時光。
 

Restaurante San Juan Plaza Mayor。從網上找了點資料,知道她價廉物美,最有名的就是每日精選──₡10的套餐包括沙律、西班牙海鮮燴飯、炸魷魚、飲料和甜品!食物雖算不上頂級美味,但勝在碟碟足料,絕不將貨就價。胃口稍小的女生點一份套餐加一份小食就足夠有餘。


  Restaurante San Juan Plaza Mayor @ Cuenca



用餐期間發生了一件小插曲:甫進餐廳,人來人往,也沒有領位的侍者,看緊機會成功拉住一位忙得不可開交的男侍應,他指指裡頭,示意要我自己進去。越過門口的酒吧區,來到一處似是正式的用餐區,門外置了一個放有菜單的木架。外國餐廳一向要有人領位,為免令外國人覺得東方人無禮,於是我在門外靜候,希望餐廳內那位忙碌奔波的女侍應會稍稍留意到門外有個東方怪客。
 
等了良久,女侍應並未有任何領位的意思(後來想想可能是因為4時就要中場休息……),肚子有點咕咕作響,令原先心情已有點低落的我更感挫敗。這個時候,坐在門口位置的幾名食客招手,用英語示意我可「搭檯」。當我欣然坐下,感恩遇到好人的時候,椅子還未坐暖,女侍應過來指手劃腳地說:She can’t sit here,然後食客又回敬說:Of course she can sit here!然後大家就轉到外語台──嘰嘰喳喳的說了一大堆西班牙和法文(?),然後我馬上就被帶到另一張空桌子去。雖然不知發生甚麼事,自己暗地裡亂猜了幾個奇怪情況(後來邀我「搭檯」的叔叔走過來,說他們是來自法國的遊客,更邀我晚上共膳,但我以要趕巴士回馬德里為由,拒絕了他們的邀請。)其實女侍應的態度也頗友善,她在我看普通菜單的時候,還特地拿來每日精選的餐單──不禁想,究竟是餐廳規定不可「搭檯」、是她覺得我會騙吃騙喝,還是她覺得對方是怪叔叔?努力想到上菜後……吃著吃著,就將這問題擱置一旁了。


用膳完畢,雨亦停了,沿著石路往上走,到達主廣場旁的教堂Cuenca Cathedral。教堂於1762年建成,屬巴洛克風格的建築,是遊昆卡必到的景點之一,進去參選要收費,屬窮L的我只採頭偷瞄,隨便拍幾張照片就閃人。因為,往後會去的教堂比她宏偉得多。

 Plaza Mayor @ Cuenca


離開教堂,繼續往山上走。相對於新城區,舊城區顯得相當古樸,區內仍然保有不少用沙泥、石塊和黏土造的房子。這種建築手法在西非極為普遍:由於非洲地區氣候炎熱乾燥,所以他們多用隔熱力強,又可防風沙的黏土造房子。昆卡由摩爾人(西非的回教徒)一手建立,而這種塗滿黏土的建築亦因此傳入。
Cuenca

Cuenca


走到接近山頂處有一道城門,城門上的鐵樓梯因雨水而變得濕滑,扶手鏽跡斑斑,名副其實「級級」可危。
從高處遠眺,沒能看到那建在懸崖峭壁上的Casas Colgadas(懸空之家)和Parador(國營旅館),看到的是土黃小屋一路延綿至山頂,然後我靜靜地在腦海之中描畫著她晴天的模樣。

從城門下來,偶爾看到一、兩個途人因下雨而選擇遠離山路,而我偏偏受到旁邊山路吸引,繼續往下走。

 Cuenca

 山邊的植物都因沾上雨水而閃閃生輝;地上鋪滿大雨打下的紅葉,霉霉濕濕,配合灰朦朦的天空,別有一種悽涼的感覺。

Cuenca
Cuenca
如果不下雨,多好。
顧著拍照,看看時間,驚覺差不多該回新城區。
Parador @ Cuenca
應否說是緣慳一面?

本以為無緣看到懸空之家和國營旅館,殊不知在整理相片的時候,發現早已到過國營旅館(而我不知她是國營旅館……)。也罷,今天走山路走得愉快,也不一定要將所有「必到」景點都去完──或者根本不需要理會所謂的「景點」:別人喜歡的,你不一定歡喜,而自己喜歡的,根本甭理別人是否歡喜。

我不為景點而旅行,我只為旅行而旅行。



How to go在馬德里鐵路Méndez Álvaro站下車,跟指示往巴士站Estación Sur de Autobuses(南巴士總士總站),再找AvanzaAISA的櫃檯購票即可(網上購票需支付手續費),車程約兩小時,巴士時間表和價錢可參考官網。
 
車站設在昆卡的新城區,與集中在舊城區的主景點有一段距離,建議下車後往巴士站對面乘212號巴士,基本上經過主廣場Plaza Mayor都可以(市內只有數架的士當值,等半天都未必等到),然後再在Plaza Mayor沿上坡路參觀。

延伸網址:
AISA 巴士網  www.alsa.es/en/
Avanza巴士網 www.avanzabus.com
Metro de Madrid 馬德里鐵路網 www.metromadrid.es/en/index.html

馬德里鐵路圖(PDF, 2013年12月版)
www.metromadrid.es/export/sites/metro/comun/documentos/planos/Planoesquematicoingles.pdf




December 8, 2013

離開是為了回來,老土,but true


辭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,抱著「風吹雞蛋殼,財散人安樂」的嬉皮心態,然一身踏足歐洲和非洲。



旅途中的第一次數之不盡,有點像是人生的Grad-trip。第一次衝出亞洲,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;第一次孤身去旅行;第一次完全撇下「必到」的包袱,敞開心扉去欣賞四周的人與事。第一次,正視自己的無知、脆弱和渺小;第一次,承認自己對「家人」和「親情」的重視;第一次,無人騷擾,在一片青蔥之中放空腦袋,找尋內心深處那個問題的答案。

西班牙,是一場藝術之旅。她的美刺激著我每種感官──看到鏽紅的葉子隨風而下;聽見踏在枯葉上那既脆弱又爽脆的沙沙聲;感受從無際河川山道吹拂到皮膚上的微風;嗅著殘留在百年教堂內的老舊氣味。



Jardín del Parterre @ Aranjuez
 


摩洛哥,是一場人性之旅。先不論她的歷史、宗教和生活模式為我帶來的Culture shock,單是走到街上遇到的人,已足夠當一堂「社會學」的課題:有好奇地猜你從哪國來的途人、有貪婪的領路人、有口才了得的商人、有互相幫助的外地遊客、有存心吃豆腐/吃你整個人的男人,亦有對陌生人毫無戒心,願意接納你,甚至將你當成「家人」的朋友。


  Casablanca
  

一個人去旅行真好,不怕矯情,昂首闊步,盡情感受,盡情紀錄。